好問則裕的意思_拼音_近義詞_造句
本頁導讀:此網頁介紹成語“好問則裕”的拓展閱讀資料,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:《問說》完整的原文和翻譯、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的意思?、裕是什么動物,好問則裕是什么意思,好問則裕怎么解釋、“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。”的意思、形容問題問得好 成語、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怎么造句?、好問則裕,用之則小。-《尚書》的意思等
目錄索引:
1:成語“好問則裕”的詞條資料
2:《問說》完整的原文和翻譯
3: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的意思?
4:裕是什么動物,好問則裕是什么意思,好問則裕怎么解釋
5:“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。”的意思
6:形容問題問得好 成語
7: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怎么造句?
8:好問則裕,用之則小。-《尚書》的意思
成語“好問則裕”的詞條資料
成語讀音:hào wèn zé yù
成語簡拼:HWZY
成語注音:ㄏㄠˋ ㄨㄣˋ ㄗㄜˊ ㄩˋ
常用程度:生僻成語
成語字數:四字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結構:連動式成語
成語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出處:《尚書 湯誥》:“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。”公益成語網:www.rsvxoi.cn
成語解釋:好:喜歡;裕:富裕。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,學識就會淵博精深。
成語用法:好問則裕連動式;作謂語;指勤于別人請教,學識就會淵博。
成語造句: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《書》曰:好問則裕。”
成語“好問則裕”的擴展資料
1. 《問說》完整的原文和翻譯原文:
君子學必好問。問與學,相輔而行者也,非學無以致疑,非問無以廣識。好學而不勤問,非真能好學者也。理明矣,而或不達于事,識其大矣,而或不知其細,舍問,其奚決焉?賢于己者,問焉以破其疑,所謂“就有道而正”也,不如己者,問焉以求一得,所謂“以能問于不能,以多問于寡”也。等于己者,問焉以資切磋,所謂“交相問難(nàn),審問而明辨之”也。《書》不云乎:“好問則裕”。孟子論“求放心”,而并稱曰“學問之道”,學即繼以問也。子思言“尊德性”,而歸于“道問學”,問且先于學也。
古之人虛中樂善,不擇事而問焉,不擇人而問焉,取其有益于身而已。是故狂夫之言,圣人擇之,芻蕘(ráo)之微,先民詢之,舜以天子而詢于匹夫,以大知而察及邇言,非茍為謙,誠取善之弘也。三代而下,有學而無問,朋友之交,至于勸善規過足矣,其以義理相咨訪,孜孜焉唯進修是急,未之多見也,況流俗乎?
是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。學有未達,強(qiǎng)以為知,理有未安,妄以臆度(o),如是,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。賢于己者,忌之而不愿問焉;不如己者,輕之而不屑問焉。等于己者,狎之而不甘問焉,如是,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。人不足服矣,事無可疑矣,此唯師心自用耳。夫自用;其小者也;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,寧使學終不進,不欲虛以下人,此為害于心術者大,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。
不然,則所問非所學焉: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;甚且心之所已明者,問之人以試其能,事之至難解者,問之人以窮其短。而非是者,雖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,可以收取善之益,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。嗟乎!學之所以不能幾(jī)于古者,非此之由乎!
且夫不好問者,由心不能虛也;心之不虛,由好學之不誠也。亦非不潛心力之敵,其學非古人之學,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,不能問宜也。
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。圣人所不知,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;愚人之所能,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。理無在,而學無止境也,然則問可少耶?《周禮》,外朝以詢萬民,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,是故貴可以問賤,賢可以問不肖,而老可以問幼,唯道之所成而已矣。孔文子不恥下問,夫子賢之。古人以問為美德,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,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,然則古人所深恥者,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,悲夫!
譯文:
君子學習一定喜愛問。“問”和“學”是相輔相成地進行的,不“學”就不能提出疑難,不“問”就不能增加知識。喜愛學習卻不多問,不是真的喜愛學習的人。道理明白了,可是還可能不能應用于實際,認識了那些大的(原則、綱領、總體),可是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節,(對于這些問題)除了問,將怎么解決呢?
(對)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,向他們問,借以破除那疑問,(這就是孔子)所說的到有學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。(對)不如自己的人,向他們問,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,(這就是曾子)所說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(的人)問,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(的人)問。(對)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,向他們問,借以共同研究,(這就是《中庸》)所說的互相詰問,詳細地考察,明確地分辨。
古代的人虛心善言善事,不挑選事情地問,不挑選人地問,(只要能)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養和學業的就可以了。因此,狂妄的普通人的話,圣人(也)它,地位低微的樵夫,古圣先王(也)詢問他,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詢問,以(他們的)大智卻注意到淺近平常的意見,不是偶然的謙虛,實在是要從多方面聽取有益的意見。三代以后,有“學”而沒有“問”,朋友間的交往,能做到規勸做好事,不做壞事就不錯了,那種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互相請教,勤勉地只是以進修為急務(的人)未多見,(更)何況世俗的人呢?
認為自己對,別人不對,(這是)世俗人的共同毛病,學習有未貫通(不理解的地方),(卻)偏偏以為理解,(所持的)道理有不穩妥(的地方),(卻)胡亂地憑主觀猜測,像這樣,就終生幾乎(都)沒有(什么)可問的事情(了)。(對)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,(就)妒忌他,不愿意向他問,(對)不如自己的人,(就)輕視他,(認為)不值得向他問,(對)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,抱著嬉戲的態度而不敬重他,不甘愿向他問,像這樣,就天下幾乎沒有可以問的人了。(什么)人(都)不值得佩服了,(什么)事(都)沒有可疑的了,這只是自以為是罷了。自以為是,那錯誤還是小的;自己知道自己的淺薄卻嚴密地掩蓋自己的過錯,寧愿讓學習最終不進步,(也)不愿意虛心向別人請教,這樣危害自己的內心修養,(錯誤可就)大了,而陷入這(種大錯誤)的人常常(占)十分之八九。
不這樣(的話),就所問的(也)不是(他)所學的:(如)問(一些)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瑣屑事物來說說好玩;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經明白的(問題,卻故意拿它),問別人,來試試那人的才能;(或者)非常難解答的事情問別人,來逼使那人難堪。如果不是這樣,(或者)即使有與自己思想品德修養有密切關系的事情,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,要壓低一下自己的尊嚴(虛心向別人請教)也不能做到。唉!學習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,不是(正)由于這(原因)嗎?而且不喜愛問的人,(是)由于不能虛心;不能虛心(是)由于不誠心實意喜愛學習。也不是不心用功的緣故,他學習的不是古代儒家學習的(東西),他喜愛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愛的(東西),不善于問是理所當然的
聰明的人考慮一千次,(也)一定會出現一次錯誤。圣人所不了解(的事物),愚笨的人不一定了解;愚笨的人所能做的,圣人不一定能做。真理不門存在于某人,學習是沒有止境的,那么,“問”可以少得了嗎?《周禮》(說)。所以貴人可以問身份低的人,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問道德才能低的人,老人可以問年輕的人,只考慮道德學問方面的成就罷了。只要學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。
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請教為恥辱,孔子認為他道德學問高。古人把“問”作為美德,而并不認為它是可恥的,后代的君子反而爭先把“問”當作恥辱,那么古人所深深地(感到)羞恥的(事),后代人卻做著而不以為恥的(就)多了,可悲啊!本內容來自www.rsvxoi.cn
2. 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的意思?
求學好問就會使自己變得知識豐裕,而剛愎自用則會讓自己變得眼界狹隘。摘自公益成語網:www.rsvxoi.cn
3. 裕是什么動物,好問則裕是什么意思,好問則裕怎么解釋
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。——《尚書·仲虺之誥》好問則裕 hào wèn zé yù【解釋】:好:喜歡;裕:富裕。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,學識就會淵博精深。自用:自以為是,只憑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,不虛心向人求教喜歡提出問題向別人請教,知識就會豐富,主觀武斷,不虛心向人求教,就辦不成大事。內容來自www.rsvxoi.cn
4. “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。”的意思
常問問題會變得聰明,剛愎自用,認為自己什么都會了則會使自己很渺小。摘自www.rsvxoi.cn
5. 形容問題問得好 成語
好問則裕的意思制【好問則裕的拼音】: hào wèn zé yù【好問則裕的近義詞】: 能文能武【好問則裕的反義詞】:【好問則裕的意思】: 好:喜歡;裕:富裕。遇到疑難就向別人請教,學識就會淵博精深。【好問則裕出處】: 《尚書 湯誥》:“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。”來自公益成語:www.rsvxoi.cn
6. 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怎么造句?
常問問題會變得聰明,剛愎自用,認為自己什么都會了則會使自己很渺小。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:www.rsvxoi.cn
7. 好問則裕,用之則小。-《尚書》的意思
“好問則裕,自用則小”,典出《尚書·仲虺之誥》。裕:寬裕。意思是:謙虛好問的人氣度就寬宏,自以為是的人氣量就狹小。摘自公益成語網:www.rsvxoi.cn
版權聲明: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